晋城市开发区总体框架基本建成
差异化定位 错位式发展
本报讯 记者王金枝报道:日前,记者从全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和招商引资推进会上获悉,全市开发区总体框架基本建成,国家级开发区扩区和4个省级开发区的申报、批复取得明显成效。
据悉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“整合、改制、扩区、调规”和“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,一县一省级开发区”总体规划,我市在长期形成的“一区九园”基础上,高起点整体谋划开发区工作,确定了全市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即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,高平、阳城、沁水、陵川4个省级开发区的“1+4”开发区发展格局,并按照“差异化定位、错位式发展”的原则,确定了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及首位发展产业,体现了各具特色、错位发展的产业规划。
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金匠工业园、北石店工业园、巴公装备制造工业园和北留周村煤电化工业园,形成新的“一区四园”,区域面积由9.8平方公里扩大为86.8平方公里,主导产业为精密光电制造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循环节能产业。整合扩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。
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马村工业园、米山工业园和三甲工业园,形成“一区三园”,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,起步区26平方公里。主导产业为新能源汽车电池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。沁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嘉峰、端氏两大板块,规划面积16.03平方公里,起步区3.17平方公里,重点发展煤层气综合利用、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。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安阳现代陶瓷工业园、八甲口商贸物流园,形成“一区二园”,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,起步区9平方公里。主导产业为新能源新材料、现代陶瓷和商贸物流。方案均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审核批准。
陵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礼杨新型工业园、崇文精细化工产业园、平城生物医药产业园、附城新材料产业园,形成“一区四园”,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,主导产业为精密铸造、生态农业、新型材料、生物医药等;陵川县根据实际还同时规划了陵川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,含王莽岭、棋子山、凤凰欢乐谷、黄围山等景区,规划面积818.83平方公里,主导产业为生态休闲、文化创意体验、旅游度假、自然康养。目前可研报告已上报省政府。